蚂蚁新生的AI健康管家AQ ,小城也能秒挂“院士号”

2025-07-01


作者|白芷

编辑|星奈

媒体|AI大模型工场


看到爸妈或者爷奶发来的“震惊!吃这五种食物等于慢性自杀”的链接时,你是不是血压飙升?每天超2亿人次在互联网上搜索健康问题,却被铺天盖地的伪科普和广告淹没——当健康成为全民焦虑,我们却连一个靠谱的信息入口都找不到。


最近,蚂蚁发布了AI健康应用「AQ」,推出独立App,目前已经在各大应用商店陆续上线,号称要做全家人的AI健康守护者。AI大模型工场也上手体验了这个产品,对比现在鱼龙混杂的健康信息环境,「AQ」还是有点东西在身上。


一、AQ能做的事,可能比你想象的多


打开AQ首页,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堆复杂菜单,而是三大主打能力:问病、看报告、找医生。整个体验更像在和一位细心的医生对话,并且还能帮你选好医院、找好医生,这服务简直“到位”。


1、会“追问”的AI医生


用一句模糊描述“喉咙不舒服”作为输入,AQ会像医生那样追问“是疼痛、干痒还是有异物感?”、“有没有发烧、咳嗽?”、“最近是否吃了上火的东西?”。经过多轮交互,最终给出了可能的初步判断和建议。



2、拍照识皮肤病、药盒、化验单都不在话下


拍一张手臂上的红疹照片上传,AQ识别出可能是脂溢性皮炎,并提示了是否需要就诊、可以用哪些非处方药。背后的能力据称可识别50种常见皮肤病,还能辅助分辨严重程度。



再或者上传一张药品盒,了解药物作用信息,经过结合权威医学专家意见后,给出判断。



同时,也包括输入健康体检报告截图,尤其是带有“肝功能异常”“ALT升高”等医学术语的部分,AQ给出了解释、可能成因,并建议是否需要复查或进一步检查。用在不懂体检报告的普通人手里,还挺友好。


3、小城也能秒挂“院士号”,还有“名医AI分身”坐诊


即使小城市不方便挂专家号,可以输入“高血压应该选择哪个医生”后,AQ立即弹出推荐页面:上方展示了本地支持线上问诊的公立医院医生列表,并标注擅长高血压、心血管等方向。




过去在大医院挂号,需要凌晨排队、托关系,现在在AQ上可一键预约全国5000+家医院的医生资源,连接 百万名医与200多个“AI医生分身”。


这些“AI分身”背后是全国顶尖院士团队打造的专业智能体——比如皮肤科廖万清院士、胸外科王俊院士,他们的AI分身实现了7x24小时在线“坐诊”,有些服务还支持语音问诊,老年人也能轻松使用。哪怕人在小城,也能“直通”大医生。


4、个性化健康档案追踪



除了“看病”,AQ还可以长期记录用户的健康档案,包括就医记录、用药习惯、运动、睡眠、饮食等数据。


并且已与华为、vivo、鱼跃、三诺等可穿戴与健康设备打通,实现血糖、睡眠等数据实时同步,辅助AI给出个性化健康建议。比如鱼跃的“呼吸管家”“安耐糖”等慢病管理AI也在AQ内上线。


二、蚂蚁在下一盘怎样的医疗AI大棋?


AQ成为健康管家的背后,是坚实的技术底座,还有全国上千位医学专业人士的深度参与。


AI大模型工场了解到,AQ的技术引擎蚂蚁医疗大模型,学习了超万亿tokens专业医疗语料,不仅具备“医学思维”推理能力,还具备图片、语音、视频等多模态交互能力,在HealthBench与MedBench等国内外权威评测中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。


同时,该模型还集合了蚂蚁在隐私安全风控方面的技术优势,业内率先通过信通院医疗健康大模型双领域可信评估,获安全测评最高等级。值得一提的是,AQ还获得了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“SAIL奖”。


AQ不是“AI替代医生”,而是医生们亲自教出来的。全国上千位医生参与训练,10多家三甲医院科室主任担任顾问团,每一个上线的AI分身都要经过医生反复校验,才能与用户见面。


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主任医师、副院长毛洪京是首批开通AI分身的医生之一,其智能体基于大量临床高质量数据、超5万篇科普及论文资料打造,毛医生表示,过去平均每月只能接诊600名患者,现在通过“AI分身”一天最多能服务超11万人次,服务范围也从省内拓展至全国。



实际上,AQ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AI问诊工具,它是一个连接医生、医院、用户的平台,也是一个试图重构全民健康管理方式的新入口。


蚂蚁集团CEO韩歆毅表示,AQ的愿景是“做一个值得托付的健康管家”。张俊杰也提到:“AQ将持续对外开放,携手更多医疗机构、设备厂商,共同推进普惠医疗。”

分享